01
释永信出事,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不觉得惊讶。
这就仿佛我们知道嵩山种了一棵树,它迟早会开花结果。用佛教用语解释就是,「业」已经反复造了很多年,不可能没有果。这是非常确定的。但是这个果什么时候结,哪天掉下来,就非常不确定。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特色。人们相信一种深层的原则和理论,但不相信这种「相信」。
举例而言,我们对坐在殿堂里的泥胎是相信的,但对跪在泥胎身前的信众绝不相信。这些人去求神拜佛的初衷,已经完全脱离了信仰原则,退让给了自私自利、趋利避祸的动物本能。这很像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当年信誓旦旦为人民服务,但却走上了为人民捣乱让人民糟心的道路是一样的。
02
当信众追求的东西只是一己私利时,信仰的权杖也就倾斜了。
神拿中国人没办法,只能将就着彼此糊弄。作为神的代言人,无论寺庙大德,还是沙门小吏,也就不得不从信仰的神坛上走下来,急信众所急,想信众所想,道场自然成为恶棍、流氓、无赖的收容所。
这时候,无论盘在神坛上的泥胎还是挂在墙上的金身,有了很强的商品属性。其实不光中国,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信众也经常发现一个凄惨而令人心酸的现状,那就是在教堂里什么东西都不是免费的,哪怕最穷的人的葬礼也需要花钱。
但是寺庙这种无形的商品就是有市场,大家总是不顾一切地蜂拥而至,放下一沓钞票转身就跑。你要不收他的钱,他跟你急!
03
在中国,当今时代有三个地方财源滚滚,一为学校,二是医院,三属寺庙。
相比于学校和医院成本高花费大,寺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如此买卖从改革开放以后,乘着经济腾飞的时代大潮遍地开花,花丛中最亮的那一朵就是少林寺。
每座寺庙和道观里,都端着一位神态庄严、内心五味杂陈的主持人,这些人在经营能力上多数停留在化缘和乞讨的传统功夫上,远不能达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样用兵如神、纵横捭阖的境界。然而行行出状元,总有一些天赋超拔、遁入空门的人会在平庸的众人中脱颖而出。
释永信就是这样一位卓然自立的人中俊才。
不要以为方丈那么好当,释永信进入少林寺而后成为管理人员,进而升为方丈,是在少林寺的声望不断攀升、信众四集的状态下完成的,多少有力的竞争者败在他的铁布衫下。
这不仅需要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更离不开通权达变的历练和处世之道,无论政府、佛教协会、当地民众乃至全国信众都需要妥善经营和打点维护,比简单地当一个部门官员难度系数大多了。
但是释永信迎难而上,不仅把少林寺管理的井井有条,还不忘在参悟佛法、弘扬武功的同时,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突破,与时俱进地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把有价值的土地圈起来卖票的时代,将嵩山少林寺这块响当当的牌子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商业高度,以至于被人戏言为「CEO方丈」。
在他经营下,少林寺的商业版图逐年扩张,包括文旅产业、商业品牌授权、文化传播、医疗养生、食品产业、数字产业、地产投资等多种领域,名副其实地把清静无为、普渡众生的寺院搞成了超级文化商业托拉斯,据说年终产值近3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是一块人见人爱的大肥肉。
但是少林寺收了这么多钱,也不知花在哪了,据说没用来普渡众生。
04
多年来,不断有人举报释永信,说他贪财好色,败坏佛门声誉。
这个人藏得很深,以至于长期没有被有关部门发现其劣迹——有关部门视力时好时坏,直至最近出事。
舆情对释永信被调查很兴奋,这里边不能没有幸灾乐祸的成分在内。中国人历来如此,只有什么人倒了霉、出了丑,才会引起群众性的、歇斯底里的关注和讨论。至于这个人为什么倒霉出丑,是最不重要的。
为什么这么多贪官污吏、不法奸商,都没有受到如此重大的舆论关注和广泛的民众讨论呢?
问题出就出在少林寺是宗教圣地上。
虽然民众自私自利毫无道德底线,但终归认为少林寺是产生信仰、维护信仰、提升信仰的清修之地,它即便不能引领大家向上攀升,但也不能带头下坠呀!你这么干,还叫我们相信什么?
人与佛之间的相互信任还有没有?我向上天苦苦求了几千年,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
释永信告诉我们,显然不能再见了。
如果非要见,你首先得买门票,其次要买香,价格高昂,最后可能见到一位从劳斯莱斯掀门出来、脚踏鳄鱼皮鞋、戴着罗马表和大金链子的光头猛男,法号能吃,酒倒是能整几口,只是不能吃素。
他不会跟你啰嗦什么法门和因果,而是满脑子盘算着花钱和泡妞。既然大家追求一模一样,都享受此生此世的醉生梦死,那以极乐世界为诱饵安慰当世苦难众生的信仰又当如何处置?这个物欲横流、道德衰败的世界还有「信仰」的位置吗?
05
宗教产生于人类的危机意识和苦难意识,其目的在于超越世俗的欲望和生死观,给人的思想和精神以安宁和慰藉。
在这种意义上,僧侣的身份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出家人的戒律繁多,修行刻苦,无非是为了在道德上自我提升,以便能「领悟」更高、更纯粹的精神世界的存在方式。
僧侣首先是进行「自救」的,其次才可能「渡人」。在道德的层面上他们有摒弃肉体欲望的基本要求,在思想的寻求上他们要获得以理念胜过物质的境界,必须参透具有普遍性的人类道德的法则。
也就是说,宗教团体和宗教道场的唯一要义在于从世俗社会中脱离出来,否则他们就达不到宗教信仰的基本条件。就此而言,追求商业价值就是对信仰的亵渎,至于淫欲就更等而下之。这种人根本就不配做僧人。
06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做了僧人,而且贵为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长达几十年。难道他们比那些无数普通的僧侣更差?难道他们周围的人和信众全都瞎了眼?
联想到数年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因性丑闻而辞职。两位在中国佛教界具有最高声望的人,瞬间就成了人间败类。
是他们自身出了问题?还是中国的宗教体系出了问题?抑或是中国人的信仰出了问题?
我觉得是中国人的信仰出了问题。
人们什么也不信了,才会在一切领域里过一种污秽的、缺乏廉耻的生活,为求利益不择手段,对一切高于生活的、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毫无感觉,只能从吃穿住行繁衍后代这样远离精神而退回动物性一面的生活中体会到一丝可悲的乐趣。
这个话题,就只能说到这里了……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