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01

前几天,我有幸被老家村里选为了「主纠首」。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人,出生地坪上村就在黄河边,对面即陕西,鸡犬相闻。

我的老家虽在黄河之畔,似乎应该运通四海,实则相对封闭。人们的观念体系还沿袭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因此也就有许多世代之间传递下来的东西仍在发挥作用。

「纠首」就是这种传承体系中的一环。简单地理解,纠首是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执事人」。主纠首,就是执事人里的第一负责人。

02

深入考察,纠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遗留物,类似于家族族长的性质,意在在一个范围狭小而内部团结的小共同体内部发挥协调作用。孟德斯鸠说过,每个地方都有一种主导法律和已被接受的习惯,这些习惯与主导法律不存在矛盾时,可以用作主导法律的补充。纠首制正是一种与法律平行的乡村自治体系中的补充环节。

从字面可以看出,纠首,就是「纠集众人,首当其责」之意,其职能在于主持公共事务、祭祀礼仪、节庆活动,不仅要具有号召力,能够维护团结,还能维持正义,有时还得出钱。

(我上一次被选为主纠首时发的微博)

它不是一个官职,并非委派,必须由家族内部的民众举荐,往往由那些具有实干精神,关键时刻能定夺事务、处理复杂难题人担任。「纠首」在宗族体系中,意味着公理和正义,非具有高尚品德和名望的人不能担任。

也因此,我觉得自己还很难挑得起这副重担,然而众情难却。我愿意把这份信任理解为对自己的鞭策,使我在行事与思想上更加谨慎和戒惧,以配得上「纠首」的名分。

03

我们生活在大变革的时代,人们热衷于新鲜的、陌生的事物,对「发展着」的社会的观察视角是朝前的,鲜有人向后凝视。

这就带来了文化连续性的一些危机,要知道不同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和历史沿革而形成的「经验」是社会稳定性的重要资源。这些民众从生产生活中在漫长的时间内自发形成的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方法,往往具有因地制宜的适应性,可以长期发挥平衡社会状况、维护道德标准、敦厚民风民俗的作用。

中国在历史上主要是一个乡土社会——如今当然不是了,乡土生活富于地方性,有其在风俗和历史沿革中积累形成的观念体系与行为准则。在宗族这样的相互熟悉的社会中,人们会感到自在和从容,意识中蕴含着对自身位置与他人关系的尊重。只有乡村一级的小共同体实现了孔子的理想: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范围一旦扩大到县一级的社会空间,这种温情脉脉的关系就破裂了。

中国乡村宗族的聚居是有机的社会团结,被费孝通称作「礼俗社会」,在内部不仅能有效协调合作生产,提高效率,还能彼此护卫和保障安全,以较温和的方式处理冲突与争斗。它是礼治性质的小共同体秩序,血缘决定身份属性,地缘决定社会属性,融合了儒家伦理、习惯法和经济互助的基层治理模式。族长作为这一模式的核心人物,其权力与义务相互依存,共同构筑了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和凝聚力。

(我上一次被选为主纠首时发的微博)

在这里,教化与习俗的作用特别巨大,不仅不依赖甚至有意躲避国家的法律,而主要依靠传统习俗来维持秩序。这种状态是一种很慢的社会文化产物,依赖世代积累的经验,虽然不一定形成文字性的规则制度,但必须有一套大家都懂的语言体系。

在这种小共同体内,人不能失礼,失礼就意味着从人格、行为到观念的整体坍塌。这就对人的道德建设形成某种内在的压力,所谓知耻而后勇。

04

这种小共同体曾经广泛存在于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如今在农村地区也多有遗留。这不,我已经是第二次被选为主纠首了,第一次是在十几年前。

我们村是镇上最大的一个村子,有2000多人,几乎同属一个家族,都姓刘。本村的家谱至今井然有序,代代相承。最近一次编家谱是十几年前,家父和两个哥哥都出了不少力。

应该说,我们这个刘姓家族或许得益于环境的相对闭塞,时髦的事物来的晚也来得少,各种风俗传统保留的很好。比如纠首这个词本身,就非常古老。

纠首的叫法,应当源于唐朝时期的「席纠」制度和宋元时期的「纠会」制度,其名取自「纠集众人,首当其责」之意,在山西陕西等地的黄土高原村落中延续至今。

如今,纠首的职责随农时与节令流转,形成一套完整的年度事务图谱:从春节过年就要开始忙活,主持祭祖仪式,组织闹秧歌,到元宵节时搭建「九曲黄河阵」,搞烟火晚会,农历六月时筹备唱神戏,祈雨酬神,分「牲肉」等等,不一而足。

(九曲黄河阵)

纠首不仅事事首当其冲,出钱也不能落于人后,多多益善。我不怕出力出钱,就怕什么事情出格,还希望大家多多监督、多多担待。

05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宗族在乡村社会中的政治功能相对逐渐淡化,更多时候是发挥文化和联谊功能。

但我觉得纠首制度作为中国乡土社会延续千年的民间自治机制,其当代价值不应简单停留在文化传承维度,它还能在基层治理、组织韧性与制度创新等领域展现出一如既往的强大的适应性。

即便今天,行政力量仍然难以全覆盖的乡村治理末梢,许多社会冲突与事务纷争的特点是非常具体非常本地的,法律的普遍性这时候往往不能理解这些细枝末节,在处理时未见得能做到最好。这时候,纠首制度以低成本、高认同的优势仍能够成为一种乡村社会的底层治理方法。

其次,面对乡村空心化的潮流,纠首能扮演民俗「活态传承」的关键角色,比如濒临失传的「转九曲」路线。「九曲黄河阵」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哲学思维,既要循古礼转出天地神明,更需为后来者照亮新路。

倘若纠首精神融入现代治理的肌理,便能够成为贯通「祠堂与居委会、族谱与数据库」的韧性之脉,在制度化的框架中延续中国人「在互助中生存,在仪式中凝聚」的千年智慧。

明年我又要当主纠首了,这必将是充实而快乐的一年,欢迎来我们村里转转,欢迎到山西来感受五千年文明。

话题:



0

推荐

刘兴亮

刘兴亮

1317篇文章 18小时前更新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闪聚创始人,新媒体天使会创始人兼合伙人。资深互联网人士,知名营销、传播专家。多家上市公司顾问。计算机学会委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硕士。IT名博,访问量超过千万。主要著作有《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等。曾任大度咨询副总裁、互联网实验室总裁、红麦软件总裁等。 【速写】 刘兴亮,山西吕梁人氏,现定居北京。 性情如家乡的黄土般纯朴, 性格若家乡的枣树般坚韧, 经历像家乡的黄河般沧桑。 好酒,三杯两杯不醉; 喜友,十个八个不少。 无它,性情耳! 【素描】 年未六十,貌似六十,心态逾六十。 心智呢?时而六十,时而十六。 【联系】 QQ:27739831 MSN:htdsd@msn.com Email:xlliu@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