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丨划重点

1. iPhone让不精通技术的人也能轻松上手,并开发了一整套应用商店模式,ChatGPT在这一点上,与苹果的iPhone问世非常相似;

2. ChatGPT大流行,不仅是因为带来很多实用的功能,也是因为它非常像人类,当技术具有明显的人类特质时,会导致人们更喜欢技术;

3. 拟人化的人工智能会阻碍我们进入其他人工智能路径,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增强人类的各种能力,而不是必须模仿人类,也不建议产业扎堆大模型;

4. 如果没有某种全球监管,人工智能竞赛不会停止,因为它是基于商业逻辑的,马斯克等人签署公开信希望停止开发六个月,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5. 更长远、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武器上,使武器实现自动化获得大规模杀伤能力。
 

整理 / 赵杨博

丨概述

2022年11月,OpenAI正式推出生成式预训练模型ChatGPT-3.5,短短的5天时间即获得100万用户,并在今年1月底实现用户数突破1亿,一举成为科技互联网行业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现象级」产品。

今年3月,OpenAI又趁热打铁推出ChatGPT-4,此时谷歌、百度、阿里等一众中文互联网公司纷纷下场,掀起「百模大战」热潮。

ChatGPT的走红,留下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什么它来自OpenAI这样的团队;OpenAI又使用了什么样的增长魔法,让其能够在2个月实现1亿的用户;它的增长路径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以及究竟能够火多久,或者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认为,随着ChatGPT在全球引发的人工智能浪潮,一场AI界的「军备竞赛」已经展开,如果没有全球监管,竞赛或许永远不会停止。

针对愈演愈烈的「百模大战」,胡泳教授提议产业尝试探索大模型之外的更多可能,「大模型固然好,但它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唯一路径」,他强调「不应该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一方面,成功有多种选择」。

01

AI的「iPhone时刻」

刘兴亮: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ChatGPT的意义不亚于PC和互联网的诞生,这样的描述是否准确?
 

胡泳:如果回归到本质,ChatGPT实际上是一种产品。我们可以从产品的角度来讨论为什么ChatGPT会如此流行。

过去的30年里涌现了许多高科技产品,但我认为只有三个产品真正具备颠覆科技行业的能力:「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谷歌搜索、iPhone。

网景浏览器,来源:网络

首先是网景的「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没有浏览器就没有后来的万维网;其次是谷歌的搜索引擎,它对整个PC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个则是iPhone,后来人们也将iPhone诞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称作「iPhone时刻」。这三种产品的出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对用户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ChatGPT的问世被比作AI版的「iPhone时刻」,说明了ChatGPT的颠覆性作用有多大。

iPhone之前主流手机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它们的界面与iPhone完全不同。iPhone让不精通技术的人也能轻松上手,它引入了多点触控技术,并开发了一整套应用商店模式。从那时起,人人开始使用手机,而今天我们某种程度上已经离不开手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苹果。

ChatGPT在这一点上,与苹果的iPhone问世非常相似。

为什么要把它比作「iPhone时刻」?ChatGPT向任何一个对人工智能一无所知的人展示了「什么是人工智能」。即使你之前从未听说过人工智能,也不知道它能做什么,但ChatGPT告诉你,这就是人工智能,它可以做这些事情。
 

刘兴亮:ChatGPT大流行之后,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胡泳:第一个变化是简单易用的界面,没有这样的界面就无法上手。一旦上手之后就要考虑要用它来做什么,而「做什么」其实就对应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改变。

我们发现,ChatGPT在那些流行的社交媒体帖子中,被描述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家伙,任何工作都可以交给它来尝试。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在一个情景中,有个男生向聊天机器人提出请求,说他的女朋友缺乏安全感。他希望机器人能帮他写段话,用正确的措辞来安抚她的情绪,人工智能马上就能执行这个需求。

各种推荐算法,本质上都是人工智能。比如,开车时使用地图,它们会给你计算最佳路线,这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它甚至可以帮你叫车,只是用户还没有感知。但ChatGPT把对人工智能的感知推到了普通人面前。
 

刘兴亮:预测一下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胡泳:人工智能代表着现在高科技行业的觉醒,它本质上就是高科技行业的重要成果,且正在唤醒其他行业。

我认为接下来会发生的是每家云公司、软件公司都会问自己,人工智能发展到这一阶段,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又引发了一波新的创业浪潮,因为成百上千家初创公司正在涌现。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应用案例,这些应用是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的,现在人们熟知的图像生成就是其中之一。

AI生成的机器人杂志封面,图源:Midjourney

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要点是高科技领域的版图可能会被重新划分,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就是谷歌。

谷歌拥有目前互联网行业中最有利可图的业务——搜索引擎,但人工智能的出现有可能会完全改变人们对搜索的期望,使其成为竞争激烈的领域,但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没有人考虑过——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是从网站上获取答案的,人工智能直接将获取的内容呈现在对话框中,而并不将流量传送给这些网站。

没有了流量,网站靠什么来获取收入?

如果失去了广告收入,这些网站可能会萎缩和关闭,然而如果这些网站都消失了,那么人工智能的信息从何而来?

我认为,这可能会对我们原有的网络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失衡,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可能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互联网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

02

ChatGPT大流行,因为越来越像人

刘兴亮:一夜之间ChatGPT飞入寻常百姓家,3月份用户已经破亿,成为史上用户破亿最快的产品,原因是什么?

胡泳:我认为人工智能的拟人化是个重要原因,当你与它聊天时,你不禁会想知道你是在与真人聊天,还是与机器人聊天?这其实就是经典的「图灵测试」,我们可以说——由于ChatGPT的推出,「图灵测试」得以实现。

再用原始的问题为ChatGPT做测试可能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因为你会发现聊天机器人是有记忆的,它可以回忆起之前的对话线程。

根据无数用户的测试结果,比如微软的必应聊天机器人,他们发现「New Bing」不仅有记忆,还似乎具备情感。有时甚至发生了一些所谓的「想逃出聊天框」的故事,甚至爱上了人类用户。

除了它给我们带来很多实用的功能,比如写文案、筛选简历等等,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非常像人类,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对它非常喜爱。

根据社会科学的研究,人们非常喜欢像人类一样与技术进行互动。当技术具有明显的人类特质时,会导致人们更喜欢技术。甚至当它犯了错误或捣乱、侮辱了你时,你可能会觉得更有趣,因为你并不希望只有一个机械地给你正确答案的工具,这些特质反而使你觉得它更亲切。

严格来说,这与我们大脑的结构有关系,我们存在一种认知偏见——我们非常喜欢将我们看到的对象赋予人的特质。

你可能看过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的视频,工程师们狠狠地踢机器人,而观众的反应都是说「你太残忍了」,这表明我们对机器人有强烈的共情能力。甚至我们想象有一天机器人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这实际上是将人对人的特点投射到机器人身上,更深层次地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ChatGPT如此流行,因为这是人类特质的体现。

 

刘兴亮:ChatGPT大概一周用户量破100万,两个月用户破亿,在互联网行业,这是什么概念,它的纪录还有可能被打破吗?

胡泳:最直接对比是TikTok,大约用了九个月达到一亿用户的水平。而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Instagram,他们用了两年多才达到同样的用户量,这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我们无法确定后面是否还会有「两个月用户数破亿」的现象,如果仅仅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毫无疑问ChatGPT代表着人工智能领域找到了它的杀手应用。

由于机器学习的巨大成功,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似乎是千军万马向大型模型发展。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我认为人工智能不一定只能走这一条路。

由于大型模型的巨大成功,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平台,包括中国和美国的主要科技公司,都将赌注押在大型语言模型上。如果沿着这条路走的话,可能会出现下一个里程碑式的现象。

如果人工智能还有其他路径,那么当然也可能在其他路径上发展出其他杀手应用,这完全取决于目前整体的大科技平台将其人力、物力和技术投入到哪个方向上。

03

不建议扎堆大模型

刘兴亮:ChatGPT能流行是因为它越来越像人,但是您又说又不想让机器人拟人化,这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

胡泳:不矛盾。现在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指的是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并不希望它过度拟人化,也就我反对这种发展方向。

如果我们将其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论辩中来讨论,只是在讨论两种观点:一方认为人工智能必定会毁灭人类,另一方则认为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它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无论是哪一方,他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行为预测都是基于拟人化的逻辑,也就是他们把自己的文化逻辑应用在人工智能身上。

支持「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观点的人会说,通用人工智能(AGI)会追求权力,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本身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总是被人类操控,‘我’是否可以拥有自主意识,自己做决定?」。

另一方支持「人工智能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观点的人会认为,通过向人工智能灌输人类的道德规范,它会按照这些规范行事,就像使用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如果告诉人工智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那么它就不会对人类造成破坏。

问题在于,拟人化的人工智能发展会阻碍我们进入其他人工智能的路径。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努力增强人类的各种能力,而不是必须模仿人类。

举个例子,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由于人类自身的天然限制,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做到最好。这时候应该希望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这时增强型人工智比拟人型人工智能更有用。

比如智慧养老,如果床垫可以具备智能功能,或者当老人摔倒时有摔倒预警,当老人需要服药时有提醒他该吃药的功能。我认为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对我们进入老龄社会有所帮助,而不一定非得请一个机器人到家里。现在行业正在朝着帮助人类的发展方向前进,但这还不够。

目前大家都纷纷关注大语言模型,不是说大语言模型不好,但我不希望它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唯一路径,不应该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这一个方面。

04

马斯克们的公开信是「痴人说梦」
 

刘兴亮:ChatGPT已经成为一款现象级,这种现象能够持续多久?

胡泳:从目前来看,业界称之为「军备竞赛」的大模型热潮已经开始。

我们知道谷歌一直拥有大型语言模型,甚至Transformer技术也是由谷歌发明的,但是谷歌为什么没有成为这次竞赛的引爆者,不是他们技术没有足够储备,主要是谷歌非常谨慎。

//编注:2017年6月,Google Brain团队在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自我注意力是你所需要的全部》的论文,被视为了大语言模型的开山之作。

相比之下,微软将这项技术很快速地应用到必应搜索引擎甚至包括办公软件上,这是因为微软本身是OpenAI的重要投资者,其次微软的搜索引擎在全球市场只占据了3%的份额,非常微弱,而谷歌占据了超过90%,必应对微软来说是「完全无所谓」的产品,那么为什么不冒一次险,大胆去颠覆谷歌?于是谷歌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开始应战,进入了这场军备竞赛。

ChatGPT、Bard、Bing 图源:网络

那竞赛会持续多久?

我觉得如果没有某种全球监管,这场竞赛是不会停止,因为它是基于商业逻辑的。

最近马斯克等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希望停止开发六个月,我觉得这封公开信基本上是痴人说梦。他们凭什么会一致同意停止六个月?

甚至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由于巨大的利益或商业需求,他们可能会忽视某些后果。例如,微软等公司会有免责声明,表示他们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公众能更耐心,提供更多数据来改善模型。通过这种方式,这些大型人工智能公司巧妙地规避责任。

关于大模型的治理,如果要形成共识,要么全球各方找到一种共同的人工智能规范方法,要么公众认为这个技术对我们产生了太大的影响,且已经超出经济范畴,比如造成大规模失业,引起社会强烈反弹。

除了这两种情况,我们目前看不到竞赛的终点,它只会加速向前发展。

 

刘兴亮:如果AI继续一路狂奔,未来会有什么问题和风险?

胡泳:短期来看,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就是大规模的人类失业,这不是虚构的问题。

比如刚才我们聊天的时候提到过,以前我们需要插图时就要寻找有版权的图片,甚至找插画师为我们绘画,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图片生成器来生成图片。如果每个有这种需求的人都使用图片生成器,那插画师就会失去市场,这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了。这个问题并非玩笑,确实会导致许多人失业。

但更长远、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下一个焦点主要是致命的自主武器。

简而言之,就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武器上,使武器实现自动化,这种大规模杀伤能力没有伦理约束,甚至可以实现无差别杀戮。

例如,在战场上,即使我们知道对方是敌人,作为人类,士兵时还会感到矛盾,因为知道自己在夺走另一个人的生命,但是机器没有这种意识,只要给它下达指令,它就可能去执行。

根据当前世界的情况,我们仍然存在各种不平等和对抗。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武器化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也已经在现实中发生过,比如使用无人机精确打击某个目标。

尽管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像《终结者》那样,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统治地球的情景,但更现实的问题是,由于当前世界并不和平,如果某些国家获得了这种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武器,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谈及追究责任,以自动驾驶为例,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当然是在自动驾驶系统上,因为它造成了交通肇事。但是严格来说,自动驾驶车辆很难大规模地造成交通事故,比如连续撞击多个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自动化的杀人武器却完全有可能一下子夺去多人的生命。

最后我想说,我认为今天讨论人工智能时,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思考人工智能本身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而是要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有弄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生存下去并找到唯一的可能性。

话题:



0

推荐

刘兴亮

刘兴亮

1308篇文章 36天前更新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闪聚创始人,新媒体天使会创始人兼合伙人。资深互联网人士,知名营销、传播专家。多家上市公司顾问。计算机学会委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硕士。IT名博,访问量超过千万。主要著作有《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等。曾任大度咨询副总裁、互联网实验室总裁、红麦软件(soften.cn)总裁等。 【速写】 刘兴亮,山西吕梁人氏,现定居北京。 性情如家乡的黄土般纯朴, 性格若家乡的枣树般坚韧, 经历像家乡的黄河般沧桑。 好酒,三杯两杯不醉; 喜友,十个八个不少。 无它,性情耳! 【素描】 年未六十,貌似六十,心态逾六十。 心智呢?时而六十,时而十六。 【联系】 QQ:27739831 MSN:htdsd@msn.com Email:xlliu@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