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时间)
0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如何把这么广袤的疆域联系起来,就成为信息流通部门的重要工作。由此,也诞生了古代新闻传播的雏形。
 
周天子的「烽火戏诸侯」,说的是信息传播的事故,侧面反映了那时人们的信息传播手段,是很高效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驿站就星罗棋布了。时至今日各地都有许多古地名,曰某某驿,多从那时叫起。这些机构的设置,是为国家施政的公文传播服务的。
 
这算「新闻」吗?不好讲。对于那些收到公文的人而言,其中的信息多少有新意。他们会授命,并且就此干点什么。这是极小范围内的新闻。
 
《诗经》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当时的官方记者「采风」、「采诗」的结果,算很早的新闻出版物。
 
02
 
到唐朝,形式得到发展。边疆的藩镇在长安设有驻京办,了解皇城动向、政府公文,并把重要的抄写下来,按期递送回藩镇,供各地节度使了解都城动态,这个叫「进奏院状」,已经成制。
 
这时候,地方上已经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搜寻新闻了,有点双向互动的意思。
 
否则也不会发生安史之乱了,很显然,安禄山是对长安的情况了如指掌的,否则岂敢轻举妄动。
 
03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随着印刷术的普及,不仅出版事业蒸蒸日上,文化大繁荣的同时,也诞生了《邸报》。也有人通过考证认为,《邸报》早在汉朝就有了。
 
此时的驿站变成了「递」,主要刊载皇帝诏令谕旨、臣僚的奏章以及官吏的升迁贬黜等朝廷政令信息。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可以说,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公文传播形式,到了此时,真正与新闻融为一体了,信息来的非常快,很新。但这主要限于官方信息,人们要了解民生信息,社会动态,还得通过各种小报。
 
04
 
从北宋后期,就出现了私自发行的「小报」——这很有点如今自媒体的意思,印出来以后就在大街上叫卖。编辑出版小报的人员,多属邸报的采编人员,消息来源,就是宫廷和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
 
「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这是「新闻」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出现。
 
《小报》这种东西从出现之日起就被视为非法出版物,不过一直到清朝,都流行不衰。晚清的皇帝谕旨,朝廷大事,经常被登在当时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很多边疆大吏都订报纸,了解北京的信息。
 
中外签了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朝廷将谁革职查办,封疆大吏的来回调换,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计,军事动态,等等,异彩纷呈。也正是此时,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业才铺天盖地发展起来。
 
从上海,到天津、北京、奉天、广州,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报纸,整个国家的信息流通遍及各阶层的人。世界面临着巨变。
 
05
 
当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期,古人都是安土重迁、圄于一隅的小人物,方圆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未曾涉足,多数人对发生在远方大事毫无兴趣,有兴趣的人也多从口口相传的民间通道中了解「世界的变化」。
 
小道消息几乎代表了大部分古人对新闻的认识。
 
美国的历史学者孔飞力写了一本书《叫魂: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讲的是乾隆年间,在中国江南莫名其妙从小道消息引发起来的一种波及面极大的民众恐慌事件,搞得整个国家鸡犬不宁。
 
经过很长时间的查办,虽不了了之了,但其经过很能说明小道消息在当时中国下层劳动阶层所具有的传播力量。
 
06
 
从古至今,信息的自由流通,意味着各阶层人民享有对社会动态的知情权,以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转,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也印证了这种历史发展的方向。
 
如今是一个真正彻底的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又让人们陷入了另一场危机,太多的新闻信息无时无刻不扑面而来,如何筛选有效的新闻又成了新难题。
话题:



0

推荐

刘兴亮

刘兴亮

1308篇文章 36天前更新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闪聚创始人,新媒体天使会创始人兼合伙人。资深互联网人士,知名营销、传播专家。多家上市公司顾问。计算机学会委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硕士。IT名博,访问量超过千万。主要著作有《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等。曾任大度咨询副总裁、互联网实验室总裁、红麦软件(soften.cn)总裁等。 【速写】 刘兴亮,山西吕梁人氏,现定居北京。 性情如家乡的黄土般纯朴, 性格若家乡的枣树般坚韧, 经历像家乡的黄河般沧桑。 好酒,三杯两杯不醉; 喜友,十个八个不少。 无它,性情耳! 【素描】 年未六十,貌似六十,心态逾六十。 心智呢?时而六十,时而十六。 【联系】 QQ:27739831 MSN:htdsd@msn.com Email:xlliu@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