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时间)
01
我在家里很少吃方便面,但是在路途中,感觉就不同。
无论在火车上还是机场休息室,如果闻到别人吃桶装面,是一定会被勾出馋虫的,非马上来一碗不可。
路途中只能「泡」面,依然吃的满面潮红内心满足。拿着桶去倒开水算起,就算有了盼头。片刻后摘下眼镜稀里哗啦一通狂搓,再端起碗来把浓浓的汤水灌进胃里,整个人无比熨帖。
一碗面,几乎让人忘记了差旅的烦恼和劳累,仿佛瞬间置身温暖的家中了。
是啊,热乎乎的汤汤水水只有在温馨的家里才有。出门在外,车马颠簸,心事积压,无论盒饭多么昂贵,德州的鸡多么扒,饮料多么高级,都比不了一碗有热汤的面暖心暖胃。
02
同样的食材一回家就大大失色。
家里吃方便面通常是只身在家,懒得动的时候。肚子饿了,走到厨房环顾一圈,从一堆品种丰富的方便面中挑出一袋。一定不能泡,要用小锅烧水煮。
除去方便面和调料外,额外再切些绿叶菜,火腿片,抓几个肉丸子,打个鸡蛋,末了再撒些新鲜的小葱和香菜。
更有甚者还放两截阿根廷海虾外加番茄龙利鱼,这样一碗方便面端上来,按说规格很高食材够丰富了,可吃着吃着我就想起自己是个山西人,不禁皱起眉头,望着越泡越塌的面条,终于吃不下去了。
03
作为山西人,对面条的情感一言难尽。这些年走南闯北,去了哪儿都得尝尝当地的面,可以说各有特色不尽相同。
就整个南方而言,所有的面条都比不了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小麦生产周期短,面粉的韧性略差,和面的本领再高,出来的面条都不够劲道。
故此南方人吃面讲究铺盖,与北方的臊子不同,他们是用各种调味品现调在碗里,最后捞面进去,味道都走极致路线,鮮咸辣油,味道充满口腔,因此你并不在乎吃的是面,是吃「味道」。这方面,重庆小面是代表。
其实同样的碗底,放进去粉条或抄手,并不影响进食者的感受。
武汉人早晨吃热干面,顾名思义,没有汤,是干拌着吃,也是辣和咸主导,算是别具一格——虽然有些糊嘴。
到了江浙一带,面条的做法跟当地的饮食文化合拍,走精细作业道路。
他们知道自己的麦粉不行,于是和面时要打鸡蛋进去,反复揉和擀,面条切得很细,快煮快捞快吃,也有一些劲道,关键是,那儿的卤非常讲究,比如东吴面的酱油清汤卤,辅以各种海鲜肉类和蔬菜,荤素搭配,清淡中见味道,也算难得。
再往南到两广地带,面条的地位就直线下降了。
你大概只能在早点摊上遇到面条,对我而言,那不是面条,是一些长得像面条的淀粉类集合体,并且不具有各向同性,非常散漫不团结,吃完里边的肉菜,再喝几口汤,这碗面算是交代过去了。那片土地上的人更爱吃各种粉。
到了北方,淮河以北,形式就发生变化。
在河南,有烩面,它的实力已经在走向全国的烩面运动中得到了主张。烩面虽好,但其中的烩菜也起了半边天的作用。
这一点到了山东就发生变化。我想了想,全世界最好吃的面在山西陕西的话,敢于跟这个结论叫板的可能就是胶东半岛了。
山东人不是很疯狂地热衷吃面,但有一小批人在对待面条时有着宗教般的虔诚。那里的面条极其劲道,不仅给的多,而且调味也有半岛的海风。唯一遗憾的是,他们只会做擀面。
04
山西人好吃面,如果不是考察了全国各区域的面食文化,我自己也不会意识到鄙省的面食文化竟如此博大精深。
以往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个日本大亨爱上一个异国的灰姑娘,请她到家里,亲自下厨,做了一碗地道的面条。没有任何其他菜肴,就是一人一碗面,但是最隆重的招待形式。那情景让我毕生难忘。
在山西,同样可以以一碗手工小拉面来招待最隆重的客人,让他得到绝对的满足。
山西人的吃面,是聚精会神于「面条」本身的。
从和面的揉,醒面,再揉,擀面,切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而又滴水不漏,最后出来的面条浑然一体珠圆玉润,浇上浓浓的打卤臊子,入口后劲道十足,几乎不可言语。
这样的面条,不加任何佐料直接吃,也有它自身的风味。
每个山西人的厨房里都有两个案板,一面小的切菜,一面大的擀面。这样的家才是完整的。
当然,山西的面食之所以震撼人心,还在它的品种的丰富庞杂。光切面就有十数种切法,此外还有揪片、拉面、捻疙瘩、搓鱼儿、饸饹、抿曲、剔尖、推窝窝、剪刀面……
无论吃什么,都讲究手工做法,绝不能省工,出来的面才不会辜负我们的人生。
离开家乡久了,随着年纪渐长,对面的依赖与日俱增。出门在外,更是需要一碗面来填补旅途的寂寞和劳顿。有家才有面,有面就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