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一部手机就可以帮你解决问题,这是未来的设想。随着国内3G的逐渐普及,移动支付的需求日渐庞大。随时、随地、随身付款——这就是移动支付将要带来的生活。
移动支付是杂交品种,是移动通信业和金融业结合的产物。由于其品种优良,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8亿,就家庭渗透率而言,更是已在95%以上。相比传统的支付手段,移动支付的优势非常明显,有着太多现实意义,譬如,能为那些小本买卖带来生机。以前兜售作品的街头画家处境艰难,自从用上了手机支付,画竟然出奇地好卖。原来,并非作品无人赏识,而是路过的潜在买家嫌掏钱买画太麻烦。
移动支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之外,其庞大的潜在市场规模,也吸引了包括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以外的大量参与者。而从上游的芯片制造,到中游的支付平台设计、安全服务,再到下游专用读卡器如POS机制造商,都有望在即将到来的移动支付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移动支付风生水起,产业链的核心成员则各自怀揣着扮演主角的心思。他们一幕幕的搏杀大戏固然精彩纷呈,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移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在国内,移动运营商、银行业、设备制造商等移动支付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们,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以期推出自身主导的技术标准或业务标准。此前,中国移动倡导使用RFID-SIM技术,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选择了SIMpass技术,中国银联则支持智能SD卡解决方案。
对“主导”这个词,大多数人都非常讨厌。在巨大的蛋糕面前,没有人愿意沦为管道,不愿做边缘化的角色。主导权不同,主要表现在是以运营商为主,还是以银行为主。目前来看,银联与运营商各有优势,银联走在了前面,运营商挟用户规模优势来势汹汹,正是各不退让的主导权争夺,影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由于涉及不同集团的利益,统一移动支付标准成为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银联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和已经深耕该市场多年的中国移动,形成了移动支付市场的两大阵营,也摆开了多对一的大竞争态势。而最近,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招兵买马,新一轮移动支付大战也拉开了序幕。2月22日,中国联通对外宣布成立支付公司,招聘员工超百人,最高月薪15000元。而中国电信方面也在筹备,据透露,电信号百公司副总经理高宏亮将走马上任。
但在这拨浪潮中,中国的移动支付与国外相比显然落后了。纵观天下大势,欧美国家的移动支付已经步入成熟期,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也发展迅速,而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至今仍波澜不惊。
中国人有江湖习气,都想争当老大。其实谁做主导者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共同分享蛋糕。日本由运营商掌控产业链,韩国的产业链核心却是银行,但这都不妨碍各方共同赚钱。
移动支付完全可以成为移动运营商的下一个增长点,但在中国尚有许多顾虑没解决。有调查显示,当被问到移动支付哪方面最重要时,73%的用户选择了安全。虽然WAP功能的手机支付能够采用移动网络的加密技术,但并不能很有效地保证安全。如果引入短信确认实现手机支付的双重确认方式,又会因为短信中断问题,有可能造成短信不能及时到达,影响支付的流程。
身份识别的缺乏,是限制移动支付应用的原因。当手机只是通话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手持终端的重要性就不同了,设备丢失、密码被攻破、病毒发作等问题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信用体系的缺失,也在限制移动信息化应用。在手机支付中,一些小额支付可以捆绑在手机话费中,但信用意识以及体系的不完善,手机话费透支、恶意拖欠十分常见。
在问题多多的背景下,这场支付标准的大战,最后恐怕会落得两败俱伤的地步。移动支付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无论是哪一方单独想将移动支付做起来都很难,银联、运营商必须放下武器,握手言和,才是最终的出路,这在其他国家已经有例可借鉴。
目前,在产业链各方的推动下,部分业务在试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和用户的认可,给了产业各界以信心和希望。但移动支付产业还存在一些固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行业监管到市场运营,从安全到终端,它们无不影响着用户对支付的信任和使用。如何做到让更多用户放心地使用移动支付,需要产业各界的同心协力,提供更便捷、安全的支付环境。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两会期间表示,公司正在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准备和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但这条路会有多长,谁也说不清。(刘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