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刘兴亮(微信公众号:刘兴亮时间)
01
秧歌是古老的群众娱乐活动,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闹秧歌,只觉得自己家乡的秧歌是最好的。
 
没办法,凡是自己经历的,才感觉好。这是乡愿的所出和所在。人从环境中成长,在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与感受的一切,从感官意识上升到思想状态,成就一个人的精神因素。这决定其格调和偏好。
 
假如有人说他的家乡的秧歌是最好的,我绝对赞成。但这并不妨碍我为自己家乡的秧歌唱赞歌。
 
02
 
秧歌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里自然诞生的文娱形式。
 
秧字解开就是中午的禾苗,主要指幼苗。可以想象,千百年前,一群农人在田地旁边劳作一天,一株株幼苗齐刷刷在地里直立,夕阳西下,微风送爽,想到这一天的劳动会带来丰硕的成果,人们激情鼓荡,不禁手舞足蹈,欢天喜地!
 
这真是难以言传的感受。久而久之,舞蹈形式成了缓解劳动的方法,流传下来。
 
这是通常对秧歌的解释。对住在黄河岸边的我们而言,秧歌的意义又有不同。
 
黄河洪水泛滥,人们群策群力,奋力抗洪,日夜奋战后终于取得胜利。这时,人定胜天的豪情四溢,人们大闹红火,以集体舞蹈的形式祭祀河神,祈求风调雨顺。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大禹治水的时候就开始了?
 
03
 
秧歌虽然是田间地头发展起来的,它的进化则随着人们活动拓宽了展现舞台。不仅逢年过节可以看到,平常庙会赶集也常有动静。
 
秧歌是参与度很高的集体活动,锣鼓一响,男女老少均可列队其中,步伐简单易学,有两条腿就能成为专业选手,跟着队伍走几步就成。
 
它之所以能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的土地上,大概正源于形式的简单古朴。
 
在我的印象中,所有的舞蹈都是停在原地舞动的,即便移动也在一个半径很小的圈内。
 
秧歌则迥然不同,它是「行动」,要「向前进」。这给人以力量感和恢弘感。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人类在深层的心理层面上有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简单说就是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狂舞的冲动。这种冲动在更古老的时期大概是从战争引发出来的。
 
秧歌最为一种集体舞蹈,很贴近这种解释。否则它为什么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或变异地存在呢?
 
秧歌没有「独舞」,它的形式在于人越多越好,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所有人沉浸在欢乐愉快的喜庆气氛中。
 
这队伍可以浩浩荡荡杀向各家各户,在院子里舞动一阵,讨一些好,换下一家。这是很吉庆的事!很多人家都早早把大门打开等着这条长龙来家里舞动。
 
04
 
老家山西省柳林县的秧歌叫「鼓子秧歌」。这个名字的来头是缘于在秧歌队伍中,鼓手的重要地位。
 
小时候闹秧歌,我就负责打鼓——没想到那时候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负责人。
 
不要小看一面鼓,没有它,整支队伍就可能乱。挥舞鼓槌,框框作响,大伙儿就动起来了。走走停停,扭扭动动,浑身的力量从四肢发散,那滋味真是过瘾。
 
一个再内向沉默郁郁寡欢的人,只要加入了秧歌队,他的脸上都会绽放出笑容。
 
05
 
秧歌让人想回到小时候。
 
北京偶尔也有庙会,但没见过秧歌队。庙会有几样东西是必须的,烧香磕头祈祷,看戏,扭秧歌,此外才是赶集。如今这么全乎的庙会不多了。
 
所以我们都怀念过去。儿时的一切都有梦幻色彩。彼时的物质生活虽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人的精神面貌并不逊色。
 
尤其黄河岸边的秧歌和庙会,无端会让人生出「人生天地间」的豪情。有那么一首老歌《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方,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想必写这首歌的人是扭过秧歌的。它的节奏有些三进二退的感觉,最适合集体舞蹈中应用了。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大都市中,很难闻到乡土中国的味道了。整日被各种电器包围,眼镜盯着屏幕,无法领略自然和古老的习俗。
 
我推荐他们去吕梁去柳林看看秧歌,那会唤起他们内心古老的冲动,给生命一些原始的力量。
 
话题:



0

推荐

刘兴亮

刘兴亮

1299篇文章 17天前更新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闪聚创始人,新媒体天使会创始人兼合伙人。资深互联网人士,知名营销、传播专家。多家上市公司顾问。计算机学会委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硕士。IT名博,访问量超过千万。主要著作有《智胜江湖:创业取舍经》、《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等。曾任大度咨询副总裁、互联网实验室总裁、红麦软件(soften.cn)总裁等。 【速写】 刘兴亮,山西吕梁人氏,现定居北京。 性情如家乡的黄土般纯朴, 性格若家乡的枣树般坚韧, 经历像家乡的黄河般沧桑。 好酒,三杯两杯不醉; 喜友,十个八个不少。 无它,性情耳! 【素描】 年未六十,貌似六十,心态逾六十。 心智呢?时而六十,时而十六。 【联系】 QQ:27739831 MSN:htdsd@msn.com Email:xlliu@vip.163.com

文章